中国网讯(记者 王瑞芳 )9月30日,在“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十六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军成介绍了北京在机器人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和未来发展方向。
姜军成介绍说,北京机器人领域创新能力全国领先,高端产品不断涌现。聚集了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等一批国内顶尖的机器人研究院所,拥有全国机器人标委会、国家机器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等一流的产业标准和服务平台,移动操作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精密减速器等高端产品全国领先。
他表示,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北京市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业持续壮大,智慧城市建设、服务业和商业配套提质升级,机器人已在冬奥会、服贸会和一批制造业、医疗健康场景落地应用,工业、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庞大市场需求正逐步释放。
2023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收入增速超过20%,产业总收入超过200亿元,拥有机器人企业400余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机器人企业50家,位居全国城市首位。
姜军成介绍了近年来北京接续推进实施两轮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所取得的成效。
一是产业创新活力持续迸发。组建了全国首个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打造“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攻关前沿阵地,构建“天工”和“开物”两个开源母平台以及具身智能数据集。建设了机器人共享加工中心,精密零部件加工中心、概念验证和中试测试平台将于今年底投入试运营。
二是产业集聚动能不断增强。设立百亿规模机器人产业基金,已累计投资11个项目12亿元。在昌平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了超50万平米的园区空间。同时,积极打造京津冀“机器人+”智能制造协同示范园,创新资质互认、政策延伸覆盖、跨区域企业联动的服务机制。
三是场景牵引效应日益显著。首创机器人未定型创新产品首试首用奖励政策,分两批累计支持38个企业78款创新产品在25类场景首试首用。
9月30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专场发布会现场。 中国网 摄影
姜军成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机器人技术、产品创新和示范应用:
一是积极承担国家战略任务,对标国际先进水平,AG真人国际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升级迭代。深化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校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机制。加快建设开源开放的百万级具身智能数据集,完善具身智能机器人评价标准体系。
二是以“机器人+应用”为牵引,带动多品类机器人在制造、商用服务、养老、应急等场景集中部署、集成应用,打造机器人标杆工程,形成场景、服务、模式、业态“四位一体”集成应用示范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器人应用效果认证评价体系,创新短期租赁、共享服务、代运营等应用推广模式,组织开展常态化供需对接,加速机器人应用落地。